安徽农担公司“劝耕贷”季度质量报告 (2018年第一季度)
发布日期:2018-05-16 10:32:46 来源:
2018年,安徽省农业信贷融资担保有限公司继续秉承风控前移、政银担“抱团”防控的风控理念,通过持续优化新农主体乡镇建档立卡工作,把不具备资质的项目拦截在信贷担保门槛之外的方式防范原发性风险;通过信用接续、经营托管、资产接管等方式防范经营性风险;通过对合作银行审计免责、对县乡组织督查问责、对借款主体公证追责的方式防范道德性风险,进一步推进信贷担保风险防控和质量管理制度化、流程化、体系化、常态化建设。在总结过去两年经验基础上,公司高起点高标准推进农业信贷担保“劝耕贷”模式,通过建立数据管理系统、优化提升业务流程、加强风险管理措施,在管理数据化、服务精准化、措施科学化上做文章,确保“劝耕贷”发展有质量、推进可持续、创新有空间。现将第一季度“劝耕贷”质量情况报告如下。
一、担保项目质量报告
2018年第一季度,省农担公司“劝耕贷”合计为1143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贷款担保4.02亿元,累计为8498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贷款担保总额39.27亿元;公司当前在保户数5658户,在保余额24.20亿元。2018年第一季度合计新增逾期7户、金额138万元;逾期项目正在“政银担”抱团救助之中,本季度未实际发生代偿(详见表一)。
(一)“劝耕贷”业务地区开展明细统计
(二)“劝耕贷”风险项目现状
1.2018年新增逾期项目情况:
2018年“劝耕贷”第一季度合计新增逾期7户、担保金额138万元,逾期项目地区分布较为分散,贷款额度普遍较小,具体情况见表二。
2.2017年逾期项目风险化解情况:
(1)银行主动作为。各家合作银行在“抱团”化解风险理念上与“劝耕贷”高度契合,以“帮扶发展”为要义,全力支持配合公司。农行安徽省分行多次与公司进行沟通协调,并召集16家合作的支行行长或分管行长、6家二级分行三农金融部负责人,与农担公司共同分析逾期项目风险成因,逐一制定针对性方案:对因市场行情影响、短期流动资金困难的,加大清收力度,分期收回逾期贷款;对还款意愿较好、仍在持续经营的客户,在符合政策的前提下,通过公司与农行各支行协调政府过桥资金等方式缓解暂时经营困境;对恶意逃废债、失联的客户,双方联合协调公安采取经侦司法手段催收。徽商银行埇桥支行主动帮助因原材料价格上涨、暂时资金周转困难的借款主体树立还款信心,并与农行埇桥支行联手在两天内顺利进行信用接续;同时利用熟人朋友圈帮助主体解决产品销路问题,提供产业升级的智力帮扶、一路陪伴主体成长发展。
(2)政府有为担当。各级政府在风险化解中发挥重要作用,积极协调推动化解工作。如埇桥一逾期项目,经当地财政部门支持,将其2016年和2017年补贴资金全部划扣用于归还贷款;肥东一逾期项目,政府拆迁补偿款已到位,贷款已偿还。特别是和县两个逾期项目,因逾期金额大,各方关注多,已成为和县地区业务发展的制约因素。该两笔贷款风险成因复杂,政银担三方都有责任,也都不愿简单化地走代偿追偿诉讼逼死企业之路,更可能把普通的信贷风险演化为社会稳定风险,在三方都有积极救助的意愿下,政银担已开展几轮建设性商谈,农担公司与和县农商行形成的联合救助方案已提交和县县委县政府,有望在政府主导下创造腾挪、转圜的机会。
3.代偿项目追偿情况:
上年度已代偿的11个项目中,有7个正在政银担“抱团”追偿中、有3个正在进行审计中、有1个已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追偿,目前暂无追偿所得。这里既有农担机构追偿经验不足、力量不够的被动局面,也有政府不回避不推诿、银行真配合肯支招的温暖场景。
二、质量风险成因分析
经调查了解,第一季度新增的7个逾期项目风险成因具体可归纳为“事故因素、经营因素”两个方面。其中,因经营因素发生逾期的项目数量占比57%,金额占比72%,成为主要风险原因。
(一)事故因素。宣州、东至、泗县逾期项目系借款人死亡或发生事故受伤,无法继续生产,家庭无稳定收入来源,发生逾期。
(二)经营因素。临泉逾期项目系因借款人种植土豆失败,亏损严重;泗县、东至一逾期项目均系借款人销售资金未回笼,资金周转困难,发生逾期。
总体来看,一季度“劝耕贷”业务质量表现比较稳定。事故因素、经营因素导致担保贷款逾期,是涉农贷款最常见的形态。没有出现因道德因素导致逾期,是非常积极的表现。这从一个侧面反映自2016年8月份后,新办业务通过乡镇建档立卡,经信用“软信息”和经营“硬数据”比对筛选出“六有”客户的做法,及政银担三方“错位把关、联合发力”的工作机制是健康、有效的,能经得起信贷担保质量的检验。
三、质量救助行动方案
(一)2018年新增逾期项目救助方案
1.抱团救助。东至一逾期项目,因借款人受伤失去生产能力,暂时还款困难,考虑其女儿即将大学毕业,我们充分发挥政银担“抱团”作用,积极协调各方力量,帮助借款人渡过难关,目前已制定还款计划。
2.启动代偿。因债务人死亡的三个逾期项目,由于其生产无法继续,失去还款能力,在经会计师事务所问题审计核实后,将按相关制度流程完成代偿。
3.信用接续。对因经营因素逾期的项目,正在通过借新还旧、展期、转贷等期限和品种调整方式进行信用接续,或通过资产接管、兼并重组等方式化解风险。如东至县、泗县部分逾期,正在协商借款人亲戚接手经营或通过其他期限和品种调整等方式帮助其渡过难关。
(二)2017年逾期项目风险化解方案
公司坚持不懈,积极推动化解2017年尚存风险事项,逐一制定解决方案。如埇桥一逾期项目,已协调当地财政部门,将其2016年和2017年补贴资金全部划扣用于归还贷款;六安一逾期项目,银行主动作为,已与借款人达成还款协议;肥东一逾期项目,经我司协调,政府拆迁补偿款到位,贷款已偿还;宿松一逾期项目,因可能涉及道德风险,会计师事务所正在进行问题审计;和县一逾期项目因借款人涉嫌贷款诈骗,公司已报案;其余逾期项目仍在继续努力化解之中,特别是和县两个逾期项目,经政银担多次协商,已初步达成风险化解共识,有望在政府主导下破解困局。
(三)代偿项目后续处理方案
2017年代偿的11个项目,按公司规定全部启动问题审计程序,核查合作银行及相关机构有无违背协议约定、违反操作规程及掺杂道德风险等有关行为,经审查无公司免责情形的,公司将联合政银担各方力量共同追偿,商讨风险处置方案。对其中一名确定恶意逃废债的借款主体,公司已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追偿,并联合所在地政府予以联动打击和警示惩戒,维护当地良好的信用环境。
四、质量管理工作问题及建议
(一)提升政银担“抱团”化解风险效果,打好风险化解“组合拳”。
当前逾期项目的风险化解成效不理想,虽然合作银行、政府在“抱团”化解风险的理念上达成共识,但实际操作效果仍需进一步提升。特别是对探索初期未与政府签订合作协议地区办理的项目、及没有办理赋强公证的项目,因政府责任未夯实及公证手段的缺失,致使化解工作难上加难。根据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逾期原因特点、风险化解特点,及结合化解工作实践证明,传统信贷理念“出现风险后马上代偿”绝不是最优选择,简单化代偿反而会造成后续追偿手段孤立无效,所以应充分发挥“政银担”抱团作用,尤其要利用当地政府力量和银行信用接续手段,精准施策,联合发力,为延长协调时间、缓释担保风险创造条件,打好风险化解“组合拳”。
(二)实现业务推进合作“同频共振”,在优化流程中加强质量管理。
“劝耕贷”模式几经优化提升,目前操作流程总结归纳为“四进四出”、“八步走”,进一步明确了乡镇基础尽调、银行技术尽调与农担复合尽调的方式方法与关键重点,真正实现错位把关,联合发力。同时部分合作银行更是体现了“相互融入”理念,加大“劝耕贷”质量管理力度,如枞阳泰业村镇银行下文成立“劝耕贷”业务部,出台《枞阳泰业村镇银行“劝耕贷”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东至扬子村镇银行汇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劝耕贷”扬子样本》;邮储银行制定标准,细化“劝耕贷”贷前调查和贷后管理,共同帮扶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下一步要推动更多的合作银行和我们“同频共振”,共同加强“劝耕贷”质量管理,真正架起农村金融机构回归本源的桥梁和纽带。
(三)加强“劝耕贷”数据管理系统建设,实现规模质量“两手抓”。
“劝耕贷”模式稳定运行近两年,大多数地区已经过一个服务周期的转换,但随着新增业务规模与续保业务规模的同步扩大,人工作业的方式已在流程管理、数据统计、统筹分析上出现很多困难,所以必须借用信息技术手段确保扩大规模和维护质量的同步。当前公司正在建设以乡镇“建档立卡”为基础,政银担三方抱团操作、信息共享、更新维护的“劝耕贷”数据管理系统,推动建档立卡纸质化数据向结构化电子数据转型升级。下一步要尽快将数据管理系统全面上线运行,在各个业务县区布点,完成实操培训,真正实现“看人”和“看事”在信息技术层面上的有机结合,实现利用大数据进行风险管控、提质增效、帮扶培育等多项管理目标,为规模与质量“两手抓”提供基础保障。
(四)重视保后跟踪管理服务,实现质量管理与风险预警“两精准”。
“劝耕贷”当前保后管理方式较为薄弱,一是政银担“抱团”保后服务具体工作没有落实到位;二是保后服务理念没有廓清;三是保后服务内容较为单薄。“劝耕贷”作为财政金融支农创新模式,保后跟踪服务意义凸显,应结合“劝耕贷”数据管理系统,进一步丰富内涵和拓展外延。一要提高项目质量管理的精准性,即通过数据管理系统的应用,明确各方保后职责,根据数据分析量身定制保后跟踪管理重点、方式和频率,精准把控项目质量管理全过程;二要提高风险预警的精准性,即通过动态化的数据管理,判断项目发展趋势,建立实时预警机制;三要廓清保后服务管理理念,保后管理不仅仅停留在贷后资金监管等传统方式,更多的应引入服务培育的理念,如聚焦优势的服务、聚焦短板的服务、聚焦困难的服务、聚焦机会的服务等。通过实现质量管理与风险预警“两精准”,最终建立一个“有温度、个性化、陪伴式”的“劝耕贷”保后跟踪管理服务机制。
(五)持续创新风控手段,赋强公证与司法督促“双管齐下”。
“劝耕贷”的逾期客户中,不免存在个别抱侥幸心理,对还款持观望态度,一旦让这种恶意逃废债行为发生,将会引发“破窗效应”,形成区域性信贷风险,严重破坏农村信用环境,因此必须构建“热炉法则”,传导诚信理念。公司要在追责公证风控手段基础上,进一步简化公证办理手续,探索丰富追责手段,如设计在融资需求摸底会上签订《融资担保服务合同》,让借款主体“减少跑一次”,并对此合同批量办理赋强公证,实现公证效率最大化;在条件具备的地区,引入司法督促程序,通过支付令的方式筑牢“劝耕贷”风险防线。虽然上述措施均需要得到司法部门的大力支持才能够实现,但是公司坚持砥砺前行,一步一步探索突破操作困局的路径,要彻底啃下这块“硬骨头”,走畅构建“热炉法则”之路。我们坚信按传统担保“做抵押打官司”的处理方式是难以持续的,农村抵押资产处置问题有许多难以逾越的障碍。我们践行的赋强公证和支付令司法督促程序一经彻底走畅,“成长优先、信用为王”的信贷新理念将牢固植入农村信贷市场,在农村社会逐步形成“不敢失信、不能失信、不愿失信”的良好氛围。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