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做好“劝耕贷”,不仅“两脚泥”,还要“厚脸皮”

发布日期:2018-03-28 16:51:22 来源:

刚从大学毕业的李娜,还是一名职场菜鸟。进入安徽农担大家庭之后,紧张的业务工作让她不知所措。李娜说道,第一次见面会上,董事长叶斌就对我们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第一,别把自己当新手。在工作推进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要讲出来,及时与领导和同事保持沟通和交流;

第二,别把自己当外人。在银行、政府面前,要有主人翁意识,一言一行均代表了公司的对外形象;

第三,别把自己当配角。作为一名农担人,要有担当,要有责任心,要能成为一名“劝耕”主角儿。

这次见面会让李娜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和洗礼,“劝耕精神”慢慢在她心里生根发芽。虽然董事长的一番话,在李娜的心里打开了一扇“劝耕”的大门,但“劝耕贷”模式不是闭门造车,更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在“政银担”抱团的创新机制下不断升级完善的金融支农模式。

当真正走向乡间,走进田间地头的时候,她发现仅有一腔热血是远远不够的。“作为一名一线的业务人员,出差就像打仗一样,我们既是指导打仗的指挥员,又是参与一线的战斗员。”

 正如李娜自己所言,出差战斗:于上,要打通县级政府;于下,要走畅乡镇基层,同时,要协调各大银行。每次面对各级政府或金融机构的领导,与他们直接交流沟通,带有学生气的李娜总避免不了怯场。“刚开始我像一个小学生一样虚心在接受他们的教导。”可是李娜深知,“劝耕贷”不是接受别人的教导就能推介出去的。

 “很多农经站长很少接触金融产品,经常嘴皮都磨破了,他们也依然无动于衷。”对金融产品知之甚少的乡镇基层经常让李娜感到力不从心,不止一次打起了打退堂鼓。可是一想到董事长初次见面时勉励的话语,李娜又充满了干劲。

就这样在一次又一次的摸索中,李娜发现要想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推动农业发展,就必须不断在基层“钉钉子”,一锤一锤的敲,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不断钉下去。

意识到这一点后,李娜决定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厚脸皮”。她开始硬着头皮向县级、乡镇和银行一遍又一遍地介绍“劝耕贷”,“渐渐地,我发现,我变得从容了很多,再也不会紧张得说不出话,谈起‘劝耕贷’也是滔滔不绝,我也真正地成为了一名专业的“劝耕”培训师。”

“厚脸皮“的练就不是一朝一夕,不是一蹴而就。“厚脸皮”的背后——是反复领会、努力践行的过程,是养育情怀、锤炼匠心的过程安徽农担给予我新的人生,我定将“劝耕”进行到底!

 

编后语李娜的一番话,让我们大为感动,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安徽农担公司的“劝耕贷”在这群不仅能够“两脚泥”,还有“厚脸皮”精神的“劝耕培训师”们的努力下,一定能够深入持久地推广下去,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宏伟蓝图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