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员工故事 聚发展动能——安徽农担“劝耕”使者事迹报道
发布日期:2019-07-08 19:09:24 来源: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工作中,榜样是方向,带领大家奋勇拼搏,勇攀高峰;生活中,榜样是标杆,规范个人行为,共建和谐社会;困难时,榜样是旗帜,指引人们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在安徽农担,我们身边就有这样一批优秀的榜样,他们爱岗敬业、忠于职守;他们勤奋务实、精益求精;他们主动作为、敢于担当;他们有着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他们是推动公司蓬勃发展的一个个平凡又不平凡的人物。
吴舒楠业务二部副总经理
勤勤恳恳、精耕细作
2016年12月加入安徽农担,负责阜阳、六安、蚌埠、淮南四个地市的“劝耕贷”业务。吴舒楠深刻明白成功来之不易,他总是保持乐观态度面对挫折和挑战。2018年10月份,吴舒楠负责界首市“劝耕贷”推动工作,由于当地“劝耕贷”牵头部门职能调整,他一天要对接三四次,甚至时常与财政局分管局长讨论到晚上十点多。经历了21稿的反复修订,一份包括组建农村金融工作站、涉农融资产品融合创新、整合涉农资金设立“乡村振兴续贷过桥”资金、引导性贴息贴费、建立健全预警叫停机制等“干货满满”的《界首市农业信贷融资担保“劝耕贷”工作和机构建设实施方案》终于成功出台,为界首市“劝耕贷”业务的顺利开展打下极为扎实的基础。
石峰审计稽核部法务顾问
严密谨慎、扎实负责
自2017年5月加入安徽农担以来,石峰主要负责出保稽核、合规审查、法律支持、诉讼事务、赋强公证等方面工作。作为审计稽核部法务顾问,石峰以认真、严谨的态度,积极进取、坚持不懈的精神,扎实负责地开展公司法务工作。截至2019年6月30日,他审查各类合同协议500余份,出保稽核3000余户,赋强公证800余户,先后30余次同公证处一起到全省27个县区开展了批量公证试点,积极协调推动市县级公证机构参与赋强公证工作,探索行政见证等建立“热炉法则”的多种实现形式;同时,加大代偿项目追偿力度,提高清收管理成效,打击恶意逃废债行为,维护公司合法权益,促进“劝耕贷”行稳致远。
李努尔业务一部业务经理
积极进取、孜孜不倦
2016年12月,李努尔加入省农担公司业务发展一部,主要负责皖南三市九县(区)的业务推动工作,作为公司负责片区最多的业务经理,他几乎每周都在外奔波,周末也常常加班,甚至每天回家都要抱着笔记本电脑处理工作。2018年8月,他负责的旌德县“五绿兴林·劝耕贷”在全省率先落地,为旌德县21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担保贷款1955万元。截至2019年6月30日,李努尔负责的片区在保户数达700余户,在保余额超过3亿元,位居公司前列。
秦大鹏业务二部业务助理
忠于职守、履职尽责
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是秦大鹏的工作作风,为拓展“劝耕贷”业务,经常奔走在乡镇,奔波于田间,长期外地出差,加班加点成了家常便饭。2018年11月初,他患病入院接受手术治疗,住院期间不忘工作,协助同事处理业务审核工作。短暂休息1个月,就返回工作岗位,深入田间地头,扎实开展工作。顽强的拼搏劲头为他带来了满满的收获,截至2019年6月30日,累计为255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担保贷款超过1亿元。
王岩业务三部业务助理
兢兢业业、恪尽职守
除了“农担业务经理”的身份,王岩还挂职蒙城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分管全县的农村金融、农村信息化建设等工作。挂职之初,他走遍了蒙城县14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反复学习查看历年相关资料,对县域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发展瓶颈等情况做到了然于心,对农村信息化建设基本情况做到有问必答。结合当地情况,他组织集中培训,把‘劝耕贷’数据管理系统的操作方法手把手教给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如今他早已和当地干部群众打成一片,“劝耕贷”工作推进十分顺畅,截至2019年6月30日,累计为400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担保贷款近2亿元。
李昕综合管理部财务经理
严谨细致、一丝不苟
2016年3月加入安徽农担,负责公司日常财务核算、审核、结算等工作,生活中热情开朗的她,在工作上一贯秉着严谨细致的态度。截至2019年6月30日,她共计完成6期12笔资金赎回及理财购买,配合13家银行完成授信工作,完成线上保费匹配记录共计3930条。财务工作外,李昕积极投身工会活动,2019年上半年先后顺利组织了“三八妇女节”、“端午节”、“六一儿童节”活动,提升员工归属感,增强企业向心力和凝聚力。
吴银霞业务一部业务助理
求真务实、不畏辛劳
2017年5月加入农担以来,吴银霞一直保持着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和不畏辛劳的工作作风。作为业务助理,平时负责联系乡镇、银行,审核业务等工作。2018年年底,吴银霞正式接手池州市“劝耕贷”业务,整个池州在保客户达800户,巨大的工作量令她刚开始有些手忙脚乱,不过依靠丰富的工作经验,她很快就摸索出了优质高效的工作方法,首先梳理在保客户法律合同材料,登记造册;其次多与相关银行、乡镇沟通熟悉;最后在具体业务办理过程中,陆续了解客户情况。刚进农担时,吴银霞的宝宝才2周岁,很依赖妈妈,每次出差,宝宝总是拽着衣角问妈妈什么时候回来。她只能忍痛放手,让另一半多承担些,转身又继续投入“劝耕贷”事业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