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深做实农业产业链生态担保 壮大地方特色产业发展

发布日期:2024-01-03 08:54:53 来源:马鞍山业务管理中心

  省农担公司马鞍山业务管理中心认真贯彻落实“千万工程”的发展理念,紧密结合地方特色乡村产业,积极创新工作方法和机制,深入推进农业产业链生态担保模式。截至2023年末,已成功打造“当涂河蟹”、“含山大米”、“和县蔬菜”三条农业产业链生态担保,为地区农业产业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当涂河蟹——把“小螃蟹”做成“大产业”。在安徽的东南部,有一片富饶的土地,这里就是被誉为“河蟹之乡”的当涂县。这里的小螃蟹,凭借其鲜美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价值,已经成为了当地的名片,也是当地农民的重要收入来源。然而,要让这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需要的不仅仅是河蟹本身的品质,更需要一系列的配套服务和支持。安徽农担作为支持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积极对接当地政府,创新“当涂河蟹”产业链生态担保模式,为当涂河蟹产业链注入了强大的动力,有效地缓解了河蟹养殖户和相关企业的融资难题,使得更多的资金能够流向河蟹养殖、加工、销售等环节,从而推动了整个产业链的升级和发展。截至2023年末,省农担公司马鞍山业务管理中心已服务当涂塘南水产市场近七成经营主体,为“当涂河蟹”全产业链累计担保项目583个,21127万元,2023年全年新增放款达到5191万元,同比去年增长32.6%。

图为马鞍山业务管理中心深入基层一线,调研当涂河蟹产业发展情况

  含山大米——含山含水,一脉“香”传五千年。含山县水稻种植历史久远,据含山县志记载,早在5000多年前的凌家滩遗址和3000多年前仙踪大城敦遗址就发现了水稻种植的遗迹。近年来,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含山县政府大力推动“含山大米”全产业链品牌创建工作。然而政策推动离不开金融支持,安徽农担积极发挥政策性担保职能,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含山大米产业的支持力度,通过担保贷款等方式,为含山大米产业链提供了资金保障,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为含山大米产业链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截至2023年末,省农担公司马鞍山业务管理中心为“含山大米”全产业链累计担保项目423个,18576万元,2023年全年新增放款达到3134万元,同比去年增长20.3%。

图为安徽联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种植田,在农担支持下,保春耕促春管

  和县蔬菜——念活“种菜经”,唱响“振兴曲”。和县是蔬菜生产大县,设施蔬菜生产起步早、规模大,被誉为“中国蔬菜之乡”。位于长三角腹地、与南京交界的和县,年产蔬菜总量的近七成销往长三角地区,是名副其实的长三角“菜篮子”。近年来,依托区位优势,和县提出打造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的目标,为助力该目标实现,安徽农担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与协作,共同推动农业产业链的优化升级,为农业企业和农户提供坚实的担保支持,助力他们突破融资瓶颈,实现更大的发展。截至2023年末,省农担公司马鞍山业务管理中心为“和县蔬菜”全产业链累计担保项目93个,15969万元,2023年全年新增放款达到1930万元,同比去年增长13.8%。

为和县绿源蔬菜种植有限公司内蔬菜种植温室大棚,在农担支持下,蔬菜产业蓬勃发展

  2024年,马鞍山业务管理中心将继续紧跟公司党委步伐,积极融入“千万工程”,深化和拓展农业产业链生态担保模式,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绘就徽风皖韵乡村振兴新画卷。


友情链接